加入书架 | 推荐本书 | 返回书页

韶澈小说网 -> -> 我穿回高二后决定躺平

章节目录 第301章

上一页        返回目录        下一页

    辛易晴看过去,那道名为“成人门”的大门两侧,有着数不清的小字。

    她粗略扫一眼,发现那都是一些鸡汤类的句子,但又不同于常见的“苦心人天不负,卧薪尝胆……”以及“有志者事竟成”这些常常能见到的句子,是比较新颖的。

    武萱萱笑着说:“语文老师没跟你说过你‘历史车轮滚滚向前,时代潮流浩浩荡荡’吗,不是还打印下来了?也没见你总是拿高分啊。”

    这是他们写作文时最常用到的总结性质的话——不夸张的说,十次作文,至少有六次,他们都会用到这句话。

    因为真的好用,很容易就能放在文章之中并且毫不违和,并且,老师特别喜欢。

    但是随着时间过去,老师们看到的次数多了,再加上用这句的学生也变多了,老师们就渐渐免疫了。

    他们依然认为这句话是好句子,却不再轻易因为这句话给学生作文判定高分。

    但用这句话的学生还是层出不穷。

    好用是一方面,另一方面……这句话占字数。

    算是他们的一个投机小技巧。

    于是三人闻言都笑个不停,笑完了又接着看向那道门。孙不言甚至已经开始默默地背了起来。他絮絮叨叨地念个没完,弄得辛易晴两人啼笑皆非。

    她们无奈地对视一眼,武萱萱说:“要不我也背一下吧,我好像还挺需要的。”

    辛易晴哭笑不得,想了想,她说:“分开背吧,一人背几句,回去以后写下来,这样快。”

    武萱萱点了头。

    辛易晴目光落回大门两侧,认真开始背。

    忽然,她顿住,被其中一句晃了眼睛。

    ——少年自当扶摇上,追风逐月揽日光。

    两秒后,辛易晴微微笑起来,把这句话记进心里。

    ……

    少年自当扶摇上,追风逐月揽日光。

    记进心里以后,辛易晴又重复一遍,感觉有些奇怪。

    她温声多念了两遍,方才觉出问题所在。

    少年自当扶摇上……

    自当,自当。

    哪有什么自当。

    为什么要有“自当”?

    辛易晴想。

    其实应该是,少年终会扶摇上。

    无论怎么样,他们都是在扶摇而上的。

    第141章 两点十四

    成人礼那天以后, 辛易晴又燃起斗志,信心昂扬。

    但这并不能够让她一帆风顺。

    从成人礼场地回到教室以后,辛易晴拿出英语作业本, 认认真真练习了一页纸交上去。

    结果等到第二天课代表发给她的时候, 里面的内容却是没有任何改变的。

    ——沈鹤眠并没有改她的作业。

    说不失落不难过是假的,但辛易晴早就想到会这样,她很快收拾好情绪,重新写了一张新的,交上去。

    依然是一样的结果。

    这种情况持续了一个星期, 她才在第六天的时候, 在最新的那一张练习纸之后看到沈鹤眠留给她的话:这次你做好准备了吗?

    辛易晴在问题下面回复:是的, 做好准备了。

    次日英语课结束, 沈鹤眠把她叫到了办公室。

    她把辛易晴的作业本拿出来,说:“自己打开。”

    辛易晴翻开本子,很容易就发现沈鹤眠把之前的那些也给她批阅了, 分数依次是16, 16, 17, 18, 19, 20,22。

    不仅如此, 在最新的那一页,也是她拿到最高分的那一页,还伴随着一句话。

    是沈鹤眠给她的评语。

    辛易晴定睛看着, 又听到沈鹤眠亲自把那句话送给她。

    “辛易晴。”她笑着说:“恭喜,你现在的字有棱角了。”

    因为那句话, 辛易晴信心又一次大增。

    她把那一句话从作业本上剪了下来,珍之重之地和自己的饭卡塞到一起,并且希望饭卡永远不会有丢失的一天。

    一个星期后的小型月考,辛易晴的成绩进步一点点——年级排名往前挪动了50多名。

    这似乎是很理所应当的事情。

    毕竟,这个进步其实并不能看出来什么,没有特别大的参考意义。

    但辛易晴知道,这是一个很好的兆头。

    那之后,他们依然频繁地进行着考试,平均每三个星期一次。辛易晴保持着进步后的那次成绩,保持了将近两个月,才又有了一次小突破。

    在高考来临之前,在他们作为高二学生的最后一次考试结束后,辛易晴进步了36名。

    她把这归结为自己现在总算有些开窍,以及慢慢找到了方法,还有,幸好她中间没有放弃太久。

    这时候他们的课程已经全部结束,即将进入一轮复习阶段。

    辛易晴想,这是她的一次机会。

    ——她记忆中,一轮复习是他们最细致认真的一次由老师带着大家一起,把每一处考点都尽量给学生们讲透彻的阶段性复习。

    辛易晴知道,这是她剩下的唯一的机会。

    这次复习,安排在高考结束、高二学生返校以后。

    原因是学校觉得五天讲不了太多东西,又刚好碰上小长假,这部分内容讲了也不会有特别好的效果。
没看完?将本书加入收藏我是会员,将本书放入书架复制本书地址,传给QQ/MSN上的好友章节错误?点此举报